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市规划

近年来,七星关区紧紧围绕建设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的目标,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毕节市七星关区城市规划

一、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一)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以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南拓北展、东进西控”的思路,抢抓毕节试验区政策机遇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有效拓展城市框架,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27.03%提高到46.67%,城市面积从17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9.53万人增长到近50万人,20—30米的城市道路从20公里增至87公里,40米以上城市道路从无增至46公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路网建设强力推进。相继改造完成天河路、环南路、东安路、生活路、草海大道等老城区20多条、长达30余公里的老城区主次干道。建成了碧阳大道、同心大道、同心立交桥、工业大道、百里杜鹃大道、德溪新区一、二号路等共计46.8公里的新区骨干路网,拓展了城市框架。同时,结合道路工程的实施,在完成威西、清毕、洪山等片区旧城改造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着力推进翠西片区、双树湾片区、人民剧场片区等30余个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项目,到2014年底,已累计完成4078户房屋改造,获得中央补助资金及奖励资金共2.37亿元。与此同时,稳步推进碧海新区、德溪新区部分地块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促进新区提质扩容。二是其它市政设施加快推进。在道路建设中同步建设供电、供气、供排水管网设施,总投资1.3亿余元的城区输配水管网工程建设和城区排水(雨水)一期工程将在今年全部完工,海天农贸市场、碧海蓝天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创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黔西北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有序推进,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三)城市品味不断提升。一是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实施完成长达8.9公里的倒天河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建成水域面积近400亩的碧阳湖,长达11.5公里的倒天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正加快推进。在相继改造完成人民公园、阳山森林公园、纱帽山公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虎踞山公园、北镇关公园、天河风景名胜区、小河景区建设,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二是文化保护切实加强。对在旧城改造区域内的铁匠街明代古城墙、陕西庙、城隍庙、贵州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周素园故居等重要历史文化建筑实施有效保护,完成天河路立面改造、天河古玩艺术城和天河古城建设工作,积极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三是环境卫生秩序明显好转。坚持“日保洁、夜清运、三班倒、垃圾不落地、垃圾不过夜、泥土不入城”,深入开展“三创一建”、“城区综合环境整治”等活动,完成碧阳大道、同心大道、学院路、开行路等城市主干道绿化带改造工作,实施了200余万平方米城区环城绿化工程,在麻园路、拥军路、洪山路、天河路、开行路、碧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以及人民公园、纱帽山、倒天河两岸等区域实施了亮化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秩序明显好转,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四)城市经济不断壮大。一是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全区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90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房地产开发总投资327.66亿元,建设规模1437.47万方。商品房施工面积从2011年底的740.19万平方米增长至2014年底的1030.5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11.66%;商品房竣工面积从2011年底的28.36万平方米上升到2014年底的108.4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56.35%。目前,房地产开发在建项目共计98个,建筑面积1435万平方米。远航七星万象城、万晟阳光城、南山碧桂园、招商花园等品质较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房地产项目有序推进。二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在巩固提升腾龙凯悦酒店、洪南酒店、大众国际酒店的基础上,洪山酒店、喜来登酒店等高品质酒店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壮大。三是市场配置逐步完善。以工业化为支撑,大力推动万丰商贸城、远航物流居然之家等大型批发市场建成投入运营,有效培育了城市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仓储配送和建筑建材等市场,繁荣城市经济。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紧紧围绕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的目标,结合“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七星关—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指导下,完成了碧海新区、德溪新区、东城区、西片区、草堤十八—阳山南山片区和七星关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共计130.9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城市总规近期规划建设范围内控规覆盖率100%的目标。

同时,根据发展状况的变化,充分运用政策优势,通过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度,统筹开展城市规划区多规融合和控规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定位城市新区整体功能及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途径、新办法,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推进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此外,不断强化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执法。自2012年以来,累计查处违法建设4481起,共39.3万平方米;组织大规模行动45次,拆除120起、共1.86万平方米,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建设行为,保障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二)依法行政,和谐征收。土地和房屋征收是城市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区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征收补偿办法。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一个原则,建好一只队伍,完善一套程序,健全一个机制,强化一个环节”。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坚持底线不放水,保障利益不迁就”的原则,结合法律法规和我区实际,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征收政策,充分让利于民,在具体安置补偿中,政府、企业充分考虑到被征收人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拿出最好的地段,选择最有潜力的地块修建安置房。在充分保护被征收人利益的基础上,对拒不配合、漫天要价的,依法启动程序,实施强拆,决不突破政策底线,乱开口子,做到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安置、统一征收。建好一只队伍就是建设一只懂政策、懂业务的征收队伍。

2010年成立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开始推行政府主导征收,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后,及时成立了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整合原拆迁局、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天川公司三只队伍力量,统筹推进城区各房屋征收点工作,2012年8月,成立区房屋征收管理局,顺利完成了征收工作向政府主导开展征收工作的角色转变。同时,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抽调了100余名干部,充实到房屋征收部门,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有效推进了房屋征收工作进程。

完善一套程序就是在土地和房屋征收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榜公示、两级认证”,将被征收人丈量、签约、安置补偿等情况分别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和毕节晚报进行三榜公示,经乡镇(街道)(征收工作组)和征收补偿办公室两级认证后,才能实施征收与补偿工作,确保征收补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健全一个机制就是健全监督机制,推选群众代表成立监事会进行社会监督,成立纪检监察组进行纪律监督,充分发挥被征收人的监督作用和政府行政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强化一个环节就是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加强征收过程中的宣传工作,采取发放明白卡、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不厌其烦地将征补政策、征收方案宣传到户、到人,对个别不理解、不支持的难点户,实行干部包保,重点宣传,个案突破。

(三)狠抓融资,突破瓶颈。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是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近3年来,我区采取多种措施,狠抓筹资工作,尽力突破瓶颈。一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有限的财政盘子内,尽可能地向城建领域投入财政资金。二是做强做实融资平台,先后组建了城投、开源、德溪、碧海、新宇、益民等城建公司,并根据建设发展实际,整合成立开源集团公司,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贵阳银行实施银企合作,成功融资近140亿元。三是鼓励房开企业参与廉租房、安置房建设,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条件,引导房开企业全额出资修建,有效激活了社会资金。

(四)建管并重,精细管理。

一是加大投入,通过财政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购置了高压冲洗车等环卫作业设施,提高了作业水平;采取社会投入、企业投入、政府投入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对建筑工地、储备土地和房屋征收区域实施围墙化管理,在建筑工地的管理方面,实施“一洗三化”(场内硬化、围墙化、围墙美化、建洗车平台),有效治理源头污染;投入资金3亿余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2014年以来,我区将城区背街小巷按院落划交辖区街道管理,实行社区自治,城管部门负责管理城区主次干道,有效化解了城市执法矛盾,解决城管执法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夯实城市管理基础。针对城市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精细化服务管理不到位,信息不畅通、楼群院落及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在城区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充分整合各种管理力量,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化管理,实现了工作制度化、管理精细化、参与全民化,为城区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探索实行市场化路子,从2013年起,我区通过内部承包、公司进入的模式,将城区夜班保洁交由个别环卫队承包,将城市新区道路保洁工作交由公司运作,为下步“向市场购买服务”奠定了基础。

五是“中西医”结合治理城区拥堵,邀请西南交大专家团队为城区交通拥堵寻诊把脉。“西医”完善路网、打通节点,“中医”合理布局、堵疏结合,自2014年10月至今,通过近半年的基础工作,2015年3月29日正式试运行城区部分路段“单循环”通行。六是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通过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市民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满意度不断增强。

(五)经营城市,持续发展。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盘活城市资产。在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区把壮大城市经济作为城市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超前谋划,统筹考虑,防止城市空壳化。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进程,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

近年来,城市周边先后布局了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七星关高效农业示范园、清丰建材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园,用工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就业,带动城市内需扩大,带动城市物流业发展。二是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将房地产摆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房地产业投资大幅增长,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拉动了其它产业发展。从全区总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随着飞雄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厦蓉高速、杭瑞高速、成贵快铁等重要交通枢纽的相继开通,七星关的区位优势将逐渐体现出来,周边大方、纳雍、赫章、镇雄、叙永等地部分民众将有一部分到七星关区购买住房,我区的房地产业正处于快速、健康发展时期。三是大力发展酒店、旅游、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充分激活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激活民间资本,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关于《毕节市中心城区七星关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批前公示

毕节市中心城区七星关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6年5月26日已通过市城规委会专家会议评审,现按程序进行批前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名称:毕节市中心城区七星关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项目)

二、位置及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七星关城区所有建设用地,总面积123.82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国家、省有关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四、公示时间:30日(2016年9月1日至10月1日)。

五、规划图件:详见附件。

六、公示地点:毕节日报、毕节市城乡规划局网站()。

七、公示意见反馈方式: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享有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若对公示内容有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9月1日至10月1日间以书面形式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毕节市行政中心C栋15楼东1504室。相关利害关系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请于2016年9月1日起5日内将书面申请提交至毕节市行政中心C栋15楼东1504室,联系电话:0857-8256664

意见或建议应在公示期限内提出,逾期未反馈,将视为无意见。

附件:

1. 规划要述

2. 功能结构规划图;

3. 综合交通规划图;

4. 土地利用规划图;

5. 公共中心布局规划图;

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7. 绿地系统规划图;

毕节市城乡规划局

2016年9月1日

规划要述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毕节老城组团、鸭池组团、草堤-南菁组团、白马山-青龙山组团、海子街组团和八寨组团等6个组团;涉及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大新桥街道、三板桥街道、洪山街道、麻园街道、碧海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海子街镇、八寨镇、鸭池镇和梨树镇等14个街道和镇,总面积123.82平方公里。

二、发展定位与规模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将七星关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环境宜人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规划范围内人口规模为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8.43平方公里。

三、城市功能布局

规划构建“一心两带五组团”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即一个城市中心区(包括东城区、南部新区、德溪新区的多元活力中心区),两条产业发展带(包括环北综合产业带和鸭池商贸产业带),五个现代产业组团(八寨组团、草堤-十八组团、南菁组团、天河组团、白马山组团)。

四、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构建结构合理、功能清晰、通畅顺达的城市道路系统,形成“环状+放射”的骨架路网格局;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方式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和过街设施。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构建“市级-区级-街道(镇)级-居委级”的四级公共中心体系。

在南部新区布局1个市级公共中心,在德溪新区布局1个区级公共中心,结合人口分布设置16个街道(镇)级公共中心(邻里中心)。重点建设1个区级商业主中心——古城商业中心, 3个片区级商业副中心——南部新区、德溪新区和碧海新区,结合16个邻里中心布置社区商业服务设施。

六、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构建“一核六脉,四带多节点”的绿地与开敞空间格局。

依托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构建的城市生态绿核;保护和利用现状大小山体形成6条楔型的城市绿脉,并在城市边缘控制生态廊道,形成环城绿带;沿倒天河、南菁河-十八河、观音桥河及前后河两侧控制带状绿地,并结合地形地貌布置综合公园、湿地公园,形成4条公园带;按照“500米见园”的要求,结合行政区划布置城市内部各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休闲游憩场所。

请问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项目编制流程是什么?

1 、发展战略:

( 1)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 2)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 3)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 4)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 5)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 6)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2 、城市人口:

( 1)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 2)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 3)城市人口增长: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现象。

( 4)城市人口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 5)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 6)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 7)城市人口预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3 、城市用地:

( 1)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 2)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 3)公共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 4)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 5)仓储用地: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 6)对外交通用地: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 7)道路广场用地: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 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 9)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 10)特殊用地:一般指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 11)水域和其它用地:城市范围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和弃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 12)保留地:城市中留待未来开发建设的或禁止开发的规划控制用地。

( 13)城市用地评价: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可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所进行的工程评估及技术经济评价。

( 14)城市用地平衡: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要求,对各类城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作的调整和综合平衡。

4 、城市总体布局

( 1)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 2)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 3)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 4)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5)工业区: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 6)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 7)商业区: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

( 8)文教区:城市中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

( 9)中心商务区: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 10)仓储区: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 11)综合区:城市中根据规划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

( 12)风景区:城市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的地区。

( 13)市中心:城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

( 14)副中心:城市中为分散市中心活动强度的、辅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5 、居住区规划

( 1)居住区规划: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 2)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3)居住组团 :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 、城市道路交通

( 1)城市交通: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 2)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 3)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 4)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 5)城市道路网: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们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 6)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

( 7)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 8)大运量快速交通: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设施,以机坳车辆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 9)步行街: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车辆或者只准通行特种车辆的道路。

7 、城市给水工程

( 1)城市给水:由城市给水系统对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进行供给的给水方式。

( 2)城市用水: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活动所需用水的统称。

( 3)城市给水工程: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等用水而兴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等各项工程设施。

( 4)给水水源:给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体。

( 5)水源选择: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对给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质及给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水源方案进行比较,作出方案选择。

( 6)水源保护:保护城市给水水源不受污染的各种措施。

( 7)城市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的取水、水质处理、输水和配水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8 、城市排水工程

( 1)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方式。

( 2)城市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中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和径流水的统称。

( 3)生活污水: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

( 4)生产废水: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水。

( 5)生产污水: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后造成热污染的水。

( 6)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 7)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 8)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 9)城市排水工程:为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 10)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进行净化的过程。

9 、城市电力工程

( 1)城市供电电源:为城市各种用户提供电能的城市发电厂,或从区域性电力系统接受电能的电源变电站。(所)

( 2)城市用电负荷: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区内,所在用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

( 3)高压线走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行经的专用通道。

( 4)城市供电系统:由城市供电电源、输配电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总体。

10 、城市通信工程

( 1)城市通信: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 2)城市通信系统: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11 、城市供热工程

( 1)城市集中供热: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又称区域供热。

( 2)城市供热系统:由集中热源、供热官网等设施和热能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2 、城市燃气工程

( 1)城市燃气:供城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能源的统称。

( 2)城市燃气供应系统:由城市燃气供应源、燃气输配设施和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3 、城市绿地系统

( 1)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 2)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 3)公共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 4)公园: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 5)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 6)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 7)防护绿地:城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14 、城市环境保护

( 1)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 2)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 3)城市环境污染:在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的总称。

( 4)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 5)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不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 6)城市环境保护:在城市范围内,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适宜的环境。

15 、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 1)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 2)历史地段: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 3)历史文化保护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 4)历史地段保护: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16 、城市防灾

( 1)城市防灾: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 2)城市防洪: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

( 3)城市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 4)城市防洪工程: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性损失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措施。

( 5)城市防震:为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 6)城市消防:为预防和减轻因火灾对城市造成损失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减灾措施。

( 7)城市防空: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因遭受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空袭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防御和减灾措施。

17 、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 1)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规划。

15 、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 1)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 2)历史地段: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 3)历史文化保护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 4)历史地段保护: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16 、城市防灾

( 1)城市防灾: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 2)城市防洪: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

( 3)城市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 4)城市防洪工程: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性损失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措施。

( 5)城市防震:为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 6)城市消防:为预防和减轻因火灾对城市造成损失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减灾措施。

( 7)城市防空: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因遭受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空袭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防御和减灾措施。

17 、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 1)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规划。

8 、城市排水工程

( 1)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放方式。

( 2)城市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中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和径流水的统称。

( 3)生活污水: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

( 4)生产废水: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水。

( 5)生产污水: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后造成热污染的水。

( 6)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 7)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 8)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 9)城市排水工程:为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 10)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进行净化的过程。

9 、城市电力工程

( 1)城市供电电源:为城市各种用户提供电能的城市发电厂,或从区域性电力系统接受电能的电源变电站。(所)

( 2)城市用电负荷: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区内,所在用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

( 3)高压线走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行经的专用通道。

( 4)城市供电系统:由城市供电电源、输配电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总体。

10 、城市通信工程

( 1)城市通信: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 2)城市通信系统: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11 、城市供热工程

( 1)城市集中供热: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又称区域供热。

( 2)城市供热系统:由集中热源、供热官网等设施和热能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2 、城市燃气工程

( 1)城市燃气:供城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能源的统称。

( 2)城市燃气供应系统:由城市燃气供应源、燃气输配设施和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3 、城市绿地系统

( 1)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 2)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 3)公共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 4)公园: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 5)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 6)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 7)防护绿地:城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14 、城市环境保护

( 1)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 2)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 3)城市环境污染:在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的总称。

( 4)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 5)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不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 6)城市环境保护:在城市范围内,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适宜的环境。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工作计划

1、深化和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依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城乡统筹规划标准城乡规划编制项目,研究制定我市城乡统筹规划标准体系城乡规划编制项目,抓紧编制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编制项目,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

2、抓好“一心、三线、五点”城乡空间规划

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城乡规划编制项目,统筹规划建设。一是抓好城市核心区内搞好城市重点项目规划。二是围绕国道线、省道线和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三是围绕旅游项目建设,自然风景区以及农业旅游观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规划。

3、切实做好旧区(城中村)改造和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时完成旧区(城中村)和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住房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合理安排旧区(城中村)改造进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住房项目建设比例、规模和布局,重点规划和发展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4、积极开展专项规划编制

抓紧完成供水、排水、道路交通、供热和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编制项目;加快消防、市场、环境卫生、中小学布局、居委会布局、商业网点布局、抗震、防洪规划编制步伐,认真开展燃气、电力、电信、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运营的安全性。

5、突出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控规编制计划,加快编制工作进度,突出抓好重点开发建设地段,严格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让土地和批准开发建设,严格依据依法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6、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研究我市的自然景观,准确把握特征,精心构思市区形象,使项目布局、街区设计和重要建筑设计融合自然特征、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突出抓好城市总体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规划,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综合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汽车客运南站、第四中学和第四实验小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设计。

7、抓好建制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村庄规划的编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进程,以市域和乡镇域为单元进行城乡一体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乡规划是城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决策,因此尽管各国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城市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经验的不同,城市规划的工作步骤、阶段划分与编制方法也就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体,从战略到战术的层次决策原则进行。

城乡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旅游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农业经济、生态环保、水利工程等专业。